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,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,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。承德市文联坚守创作初心、坚定改革创新、坚信服务宗旨、坚持自身建设,有力推进承德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发展,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“生态强市、魅力承德”建设作出积极贡献。
各艺术门类作品屡获国际国内大奖,以承德本地为原型的多部影视剧作在央视和其他主流媒体平台热播,集中展现了承德文艺的时代风采;国家、省、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达到7986人;219个乡镇(街道)全部建立文联组织,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;6000余名热河文艺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基层的每个角落;“乡村振兴党旗红、文艺创新树先锋”工作为乡村铸魂赋能……六载风华,承德市文联一路走来,见证的是蓬勃发展,收获的是累累硕果。
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,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,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。承德市文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狠抓精品创作、锐意改革创新、做优志愿服务、壮大文艺队伍,有力推进承德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发展,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“生态强市、魅力承德”建设作出积极贡献。
坚守创作初心
文艺精品竞相涌现
“万万没想到,我竟然被央视一套的一部剧圈粉了,而且还是部讲植树造林的剧!”2018年,讲述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电视剧《最美的青春》火爆荧屏,观众们纷纷在弹幕留言。2020年,讲述脱贫攻坚故事的《最美的乡村》连续多日占据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排行榜首位,实时收视率屡破2%。这些由承德籍人监制、编剧,在承德大地取材创作的主旋律文艺作品,还只是承德文艺界繁荣精品创作的一小部分。
六年来,承德市文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树立精品意识,加强创作引领,实施创作激励,一大批优秀的作品竞相涌现,各文艺门类作品在国家级展赛和刊物中获奖和入展(刊)300余件次,省级以上展赛和刊物获奖和入展(刊)700余件次。其中,电视剧《最美的青春》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第三十二届电视剧“飞天奖”。歌曲《妈妈喜鹊山桃花》荣获第十三届河北省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歌曲《热河传说》、音乐会《绿色交响》、评论《一只牛顿的苹果砸在了诗人的头上》荣获第十三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,歌曲《寻梦的太阳》《爱远方》获中国音乐小金钟优秀原创作品奖。诗集《马在暗处长嘶》获孙犁文学奖。承德少儿春晚系列活动荣获全国电视文艺十佳春晚奖。
承德文艺精品不断高产的背后,是承德文艺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。六年来,新成立协会6个,全市文艺家协会达到23个。市级会员增加到6328人,省级会员增加到1393人,国家级会员增加到265人。与此同时,承德市文联坚持“以人育人、以艺传艺”,持续开展“青峰计划”等专项培训,累计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文艺培训700余次,培训学员6万余人次,一支老中青相结合、德才兼备、门类齐全、结构合理的文艺队伍逐渐成型、成势。
坚定改革创新
基层阵地持续巩固
文艺发展,重在基层;文化振兴,重在基础。承德市深化文联系统改革前,仅双滦区文联为独立编制,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、企业均无文联组织。为此,市文联从组织领导、逐级推进、标准流程等方面全面发力,既明确了改革的目标任务,又突出因地制宜,确保了改革工作抓得实、做得好、出成效。
在各项举措的强力推动下,改革成效非常显著。截至目前,全市所有县(市、区)均成立文联组织并实现归口党委序列管理,彻底理顺了基层文联管理体制。全市219个乡镇(街道)全部建立文联组织,并在群众基础好、文艺氛围浓厚、具备活动条件的村(社区)、重点企业成立文联组织204个,深化基层文联改革工作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。
从2021年起,市文联又启动了“乡村振兴党旗红、文艺创新树先锋”改革试点工作,通过培树“文艺名村”“书香门第”,以及打造文艺创作基地、破格发展乡村文艺会员等一揽子举措,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。“我们村在被确定为市级‘文艺名村’‘摄影创作基地’后,各级文联对我们开展精准文艺扶持,开设摄影专题培训班,并帮助举办摄影文化节、开展民俗体验等系列活动,文艺活动还带火了乡村游,人均增收达6000元,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文艺村和富裕村哩!”滦平县巴克什镇花楼沟村文联主席周宝全由衷地说。
目前,承德市已累计培树“文艺名村”17个、“文艺创作基地”16个、“书香门第”207户。预计到2025年,全市将累计培树“文艺名村”50个、“文艺创作基地”50个、“书香门第”700户,用文艺的形式持续助力乡村振兴。